博物馆是知识的宝库,艺术的殿堂,是我国非常重要的公共服务机构。其蕴含着非常丰富的研学教育资源,是开展研学教育的一条有效途径。最近,国家对博物馆研学给予了高度关注,并出台了相关的政策,??【研学资讯】解读《关于利用博物馆资源开展中小学教育教学的意见》、【研学政策】博物馆研学已离我们不再遥远。
博物馆可以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源和现实基础来对研学产品进行开发,各地的研学机构也在陆续制定有关博物馆的研学项目。
1.贯彻以人为本的开发设计理念
研学是指研究性学习,是一种非常注重课外实践的学习。因此我们设计开发博物馆博研学产品时,应注重以人为本的原则,注重受众体验,尽量开设互动性强、具备五感体验的课程。
我国的博物馆主要是收藏、保护并向公众展示人类活动以及自然环境的见证物,以此来实现教育、研究和欣赏的目的,目的中占首位的是教育,所以研学产品的开发的着手点应该放在学生身上,从学生的教育需求和特点出发来设计出符合学生成长需求以及年龄特点的产品,让学生在研学活动的参与中有所收获,以成为学校教育的重要辅助手段,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2.注重研学产品的品质发展
博物馆是文化保护和传播的有效载体,因此在研学产品的设计开发过程中应该从科学传播文化知识的角度来进行设计开发,始终坚持品质的发展,抵制低俗、庸俗之风。
研学机构应该不断探索博物馆研学品质化、课程化的发展需求,根据课程计划、课程目标和课程标准等来将研学旅行课程化,设计出有文化内涵、符合受众特点的一些课程环节、配套文创产品。研学机构与博物馆、学校三方合作,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以及大数据技术来构建博物馆+形式,实现跨界融合。将课内外学习有机地融合在一起,打造出适合本土主题的品牌,加强相关基础设施的建设,提升整体的管理服务水平,并为学生的教育建立安全保障机制。
3.充分利用现代技术来让研学产品活起来
博物馆可以将物联网、互联网、虚拟现实、大数据以及人工智能等技术和科技手段融入到博物馆的解说系统、标识系统以及相关产品的保护和开发中。创新博物馆的陈列展示方式,让博物馆的陈列展示、开发利用以及服务管理更加多样,让博物馆能“说话”。例如,博物馆可以推出微信小程序互动游戏“唐朝的你”,让人们在虚拟的环境中实现和唐代文人的对话,或者参与到唐人在临江水边举行的“曲水流觞”盛会,与古人相互惆怅、感时抒怀,一同吟诗游戏的虚拟场景中,给人们带来良好的体验,并取得良好的研学效果。
4.设计出多样化的研学产品
研学机构可以从多个方面来设计研学产品,比如可以从当地的民族文化方向来开发研学产品,尤其是一些少数民族聚集的地区,就可以与博物馆内陈列的一些少数民族的特色物品结合,例如壮锦、铜鼓等,让人们了解当地少数民族风俗的同时,还可以通过亲手制作壮锦或者学跳铜鼓舞等方式开发研学课程。另外,也可以结合博物馆非物质文化遗产举办特色课程,比如桂林石刻传拓技艺与家庭教育相结合的“爸妈带我看碑林”教育项目,就是让家长带着孩子体验石刻拓片的制作步骤,了解其厚重的人文历史,体会到传承的匠人之心。
总之,博物馆研学产品的开发一定要注重多样化和多样性。在设计多样性的研学产品的过程中,同时还要提高各研学产品的针对性,应该针对不同年龄的群体设计不同主题的产品,以此来为不同层次的群体提供良好的服务。